查看原文
其他

「全球第一大癌」,让女性失去了什么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看见心理 Author 看见心理主创团


乳腺癌成为「全球第一大癌症」


前段时间,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发布最新的全球癌症数据。

 

值得女性注意的是,在癌症类型上,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,成为「全球第一大癌症」

 

图源 | WHO《2020 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》

 

那国内女性的患癌情况怎么样?

 

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于2017年发布的《中国肿瘤登记年报》上的数据显示:

 

乳腺癌位居城市女性高发癌症之首。

 

图源 | 《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》

 

这让我们想起早在2015年,年仅33岁的歌手姚贝娜正是因为乳腺癌复发而去世,引起大众的哀痛和惋惜。

 

 

当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预防癌症、保持身体健康时,我们也同样呼吁大家一起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

 

图 | 今天的微博热搜
#央视: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#


被忽视的「情绪痛苦」


癌症是一种由多项因素引起的病症,其发病率与基因遗传、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。

 

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心身疾病,而乳房又是女性的情绪器官,所以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发病机率和治疗过程。

 

1)压抑愤怒,会增加患癌风险 

 

美国心理学家Temoshok和Baltrusch曾提出癌症易感性行为特征——C型行为概念

 

具有这种行为特征的人,常有过分忍耐、回避冲突、抑制负面情绪——尤其是愤怒不向外发泄的表现,这些心理行为因素可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

 

而学者Greer和Morris研究发现,乳腺癌患者的整个成年生活中,在情绪释放方面具有不健康、非常态的压抑倾向,尤其是对愤怒的极端抑制

 

我们社会的女性在行为和情绪上往往受到诸多规训:要温顺、善解人意和宽容待人,这会使女性倾向于把负面情绪憋在心里。

 

2)患癌后,忽视抑郁情绪会阻碍治疗 

 

除了「愤怒」会被忽视外,研究发现:

 

乳腺癌患者从确诊到康复的各个阶段中,伴随着「程度不一的抑郁情绪」,却也很少被看见。

 

研究显示,在确诊乳腺癌的初期,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达32.1%

 

他们被一种极强的死亡焦虑所包围,甚至达到应激性的情感创伤的程度。

 

而在术后治疗期、康复期内,也依旧出现情绪低落、失眠、无助绝望等抑郁症状。

 

学者李玲艳研究发现,国内多数肿瘤科临床医生缺乏对抑郁症的足够认识,未能及时诊断,再加上患者家属通常将抑郁视作患癌症后的正常反应,不知如何治疗,因此未受到重视。

 

但国际心理-肿瘤学会(IPOS)提出:癌症患者的「情绪痛苦」应当被视为第六生命体征,并将患者的心理状态纳入癌症护理的过程中。



除了提高医护人员的癌症护理意识之外,作为一个普通人,或许可以通过了解乳腺癌患者憋在心里的负面情绪起因,来提供理解和关心。

 

接下来,主要讲她们在治疗期和康复期所普遍面临的抑郁原因——「双重身份危机」


失去头发,失去正常人身份


韩国的一名美妆博主새벽,拍摄了许多自己患癌后的vlog。

 

在视频里,她总是笑魇如花地讲述自己的心情,以乐观、积极的态度去鼓励粉丝们热爱生活,完全不像一个癌症病人。

 

但她唯一一次绷不住的哭泣,是在理发师帮她剃光头的时候。

 

图源 | bilibili 

 

英国一项针对不到三十位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小范围问卷调查中,受访者认为,失去头发的痛苦要大于失去乳房的痛苦

 

在“化疗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副作用”排行榜上,脱发、恶心和呕吐,长期处于前三位。

 

为什么脱发、剃成光头,会成为女性患者的心头之痛呢?

 

仅仅是因为她们的外貌焦虑吗?

 

实际上,真正让癌症患者感到痛苦的,是失去了「假扮正常人」的符号。

 

无论她们再如何乐观,当她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,当周围的人透过光头而投来异样的目光时,都无法隐藏她们是「癌症病人」的这个身份。

 

苏珊 · 桑塔格在《疾病的隐喻》中说过:


疾病被一步步隐喻化,从仅仅是“身体的一种病”转换成一种道德评判或政治态度。


尽管现代社会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,但我们社会对癌症的科普率远远不够,人们依然会将“得癌症”与“即将死亡”联系在一起。

 

亲戚朋友的过度悲观,邻里街坊的传言,都会徒增癌症患者的压力和痛苦。

 

将癌症视为「不祥之物」,这样的认知和行为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,让他们误认为患癌是自己的错,拖累了身边人,最后形成一种病耻感。



面对这种情况,许多女性患者会选择购买假发,甚至让理发师专门为自己定制一个与患病前一模一样的发型。

 

许多癌症患者的家人无法理解,因为治病的开销很大,为何还要额外花钱去定制一个价格不菲的假发套。

 

但正是这顶假发套,缓解了脱发带来的精神痛苦,保证了癌症患者最基本的体面。

 

图源 | 网络


失去乳房,失去了女性身份


除了头发,为了治疗癌症而切掉乳房,是乳腺癌患者面临的第二大危机。

 

早期发现的乳腺癌致死率不算太高,及早的治疗可以抑制癌细胞扩散到淋巴,延长患者的生命,因此也被很多医生类比为「慢性病」

 

现在治疗乳腺癌的医疗技术,有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术等。

 

但患者担心癌细胞会扩散,大都选择了直接切除乳房。

 

在癌症被控制住的康复阶段,很多患者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和工作中,伴随着乳房缺失而带来的「女性身份危机」,才逐渐被感知。



对女性来说,乳房,意味着什么?

 

乳房,不单单只是医生眼中的一个器官,还是一个成年女人的象征。


一些乳腺癌患者的自述:

 

“我当时做完手术出来的时候,心里就想,我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了,乳房没了,我当个什么女人呢?”

 

"现在最让我不习惯的就是没了胸这个事情,我就有一种'不男不女'的感觉,因为这个胸其实就是'女人的标志'嘛,哎,看到自己这个样,是真的糟心。"


很多女性患者,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看自己胸前的那道伤疤,也不敢看着镜子里扁平的身材。

 

但由于这种自卑感过于私密,她们无法向亲人朋友袒露,便把许多伤心和愤怒都压抑在内心里,积压着许多心理问题。


土耳其研究者düzgün, nurcan曾研究过76名土耳其妇科癌症患者,发现有94.7%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存在负面评价并伴随有抑郁症状,77.6%的患者出现低自尊的心理状态。

 

学者刘文仙等人曾对108例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化疗患者进行量表调查,发现其中57%的患者存在「重度抑郁」,且大部分为40岁以下或文化程度较高的女性。


年轻女性们更重视自己的身材是否充满女性气质,在寻找未来伴侣的时候,性吸引力往往给她们带来自信的底气。

 

但切除乳房后,既减损了她们的身材曲线美,也导致她们在五年内不能怀孕和哺乳,进而影响她们寻找伴侣,组建家庭。


社会学学者黄盈盈的《性/别,身体与故事社会学》里曾收录了一章关于乳腺癌患者们的调研,她发现:


进行过乳腺切除术的患者,无一例外将自己的认同目标定为一个「完整」的女性。

 

并通过义乳的佩戴和日常穿着来掩盖乳房的残缺,年轻女性还会选择接受乳房再造的手术,来维持一个完整的、合乎规矩的女性形象。



那么,是什么真正导致乳腺癌患者陷入抑郁、自卑和自我接纳受阻的心理状态?

 

实际上,这与患者患病前所受到的社会对女性身体的凝视、期待和要求有很大的关系。

 

我们常听到,一个不结婚、不生育的女人,生命是「不完整」的,而一个身材凹凸有致、年轻貌美的女性才是「完美」女人。

 

很多年轻女性在构建自我和习得女性角色的过程中,被灌注了这种「完整」女人的叙事。

 

这也成为一部分被切掉乳房的乳腺癌患者,感伤自己「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」的源头。

 

但这种「完整」依赖于外在身体和性别角色的功能上,它是有条件的「完整」,这无疑增加了乳癌患者的心理压力。

 

什么是真正的完整?

你缺失的,亦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。

正视它,接受它,体验它。


欧美女星安吉丽娜·朱莉,曾因在身体里发现了家族遗传的癌症基因,同时摘除了双侧乳腺和子宫,她说:

 

“做完手术我感到很轻松,并不是因为我很坚强,而是因为我明白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,没有什么可害怕的。”

 

 

真正的「完整」是建立在心灵之上,它提供给女性一种坦然的自信。

 

在这种自信的目光下,身体的缺陷并非瑕疵,并非丑陋,而是生命独一无二的馈赠。

 

一颗完整的心灵,方能够看到身体残缺背后,独属于女性对抗死神的力量。

 

写在最后

 

每一位与死神抗争的人都非常勇敢,但乳腺癌患者所面临的身份危机涉及到羞耻感、自卑感、死亡焦虑等深层情绪,去难以被倾听和理解。


比起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倾诉,大部分患者会通过在网络论坛、QQ群等渠道寻找具有相同经历的病友组织,相互抱团取暖。

 

 图源 | 网络


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让更多人了解到她们勇敢抗癌的背后,也有着诸多的内心挣扎。


关注身边的癌症患者,给予尊重、接纳以及真正的关怀。


作者:感觉的蜉蝣 / 责编:陈沉沉 / 值班编辑:阿晢


本文首发【看见心理】。累了,就来看见心理。这里是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创立的心理平台,提供专业心理内容与服务。

[1] 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
[2] 苏珊·桑塔格 《疾病的隐喻》
[3] 黄盈盈 《性/别,身体与故事社会学》
[4]《没什么能压垮打工人,癌症也不行》果壳病人
[5]《装成没患癌的模样:戴上假发,我还是原来的"我"》果壳
[6]《WHO最新癌症报告:乳腺癌取代肺癌,成全球第一大癌》丁香园
[7] 唐雅欣. 个案工作对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[D].西南财经大学,2019.
[8] 吴冬雪. 女性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的自我接纳研究[D].南京理工大学,2018.
[9] 刘文仙, 王利红.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护理干预[J].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(自然科学版),
[10]李玲艳. 女性乳腺癌患者情绪抑制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[D].中南大学,2013.2013(06):100-101.
[11] 吴洁研. 从“残缺”到“正常”:病友组织社会工作介入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可行性研究[D].华中师范大学,2019.
[12] düzgün, nurcan. (2020). Determination of Body Image, Self-Esteem and Depression States among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Cancer. Turkish Journal of Oncology. 10. 5505/tjo.2020.2276.
[13] Emotional distress: the sixth vital sign--future directions in cancer care.Bultz BD, Carlson LE Psychooncology. 2006 Feb; 15(2):93-5.


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看见心理(ID:kanjianxinli1 ):改变,从看见开始。这里是看见心理,提供专业心理内容与服务,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创立。作者:感觉的蜉蝣


作者:感觉的蜉蝣

来源:看见心理(ID:kanjianxinli1 )

编辑:贝儿


你可能还喜欢:

点个在看 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